上海辰山植物园 English
所在位置:首页 >机构介绍

辰山植物园田代科团队发表一个秋海棠新种及一个新记录种

日前,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田代科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王文广工程师等联名在植物分类学知名期刊Taiwania发表了一个秋海棠新种——仁钦崩秋海棠(Begonia renqinbengensis D.K.Tian & W.G.Wang)及一个新记录种——狭翅秋海棠(B. leptoptera Hara)。仁钦崩秋海棠产自西藏墨脱县,狭翅秋海棠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首次在我国西藏发现有分布。新种及新记录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中国秋海棠属植物资源,同时也表明国产秋海棠的物种资源还存在继续调查的巨大潜力。

2017年9月28日,田代科研究员领队在墨脱仁钦崩寺附近林下溪沟边考察时发现一种秋海棠属扁果组(sect. Platycentrum)新种,可惜花期已过。后委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王文广于2020年6月27日再度检查,正好遇到开花期,拍摄和采集了一些花部信息,得以描述发表。仁钦崩秋海棠为一种常绿根茎类秋海棠,生长墨脱县仁钦崩寺附近溪沟旁潮湿土壤或倒伏腐烂的树干上,株高达50厘米。根茎长815厘米,粗412毫米;地上茎顶端常有珠芽状膨大结构;叶片深裂,裂片顶端细尖;花少,每株常12朵;花白色,雄花被片4,外轮花被背面密被柔毛;雌花被片5,稀6,外轮花被背面密被柔毛,花柱2,子房2室,密被柔毛,中轴胎座,每室胎座45裂,胚珠粉红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截至目前,仁钦崩秋海棠仅发现一个小居群,成熟个体不超过50株,根据国际植物保护联盟(IUCN)红色目录的评价体系标准被评估为极端濒危级(CR),急需采取保护措施。

狭翅秋海棠的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首次在我国西藏定结县和聂拉木县发现有分布。本文对狭翅秋海棠进行了重新描述和绘图,并根据IUCN的评价体系标准对其濒危等级进行了评估。

文章链接:DOI: 10.6165/tai.2024.69.545

图 1 仁钦崩秋海棠的生境及形态特征.jpg

图1 仁钦崩秋海棠的生境及形态特征

图 2 狭翅秋海棠的生境及形态特征.jpg

图2 狭翅秋海棠的生境及形态特征


文/图:田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