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辰山植物园 English
信息技术部
所在位置:首页 >支撑管理 >信息技术部

信息技术部

> 部门职能

    负责全园网络信息平台运行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标本馆、种子库的建设管理,图书馆建设管理及文献信息的收集和服务,东亚植物信息中心建设及园区智慧植物园建设。

> 部门成员

图片2.png

序号

姓名

分工

1

葛斌杰

部门长,组织协调

2

陈建平

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建设

3

高燕萍

软件开发

4

郭莉

网站开发

5

周雅萍

图书情报管理

6

钟鑫

植物资源库建设与运营(野外为主,兼顾馆内

7

李晓晨

植物资源库建设与运营(为主,兼顾野外

8

陈彬

植物资源调查及其“自然标本馆”管理

9

王玉华

图书馆

10

沈言蹊

信息化维保(室外项目)

11

唐隽尧

信息化维保(室内运维)


> 部门组织架构

东亚植物信息中心(筹)将立足华东,面向东亚,以生物多样性信息学为主要研究方向,并致力于信息平台和专题数据库系统的建设。目前工作包括三个方向:1.面向植物园的总体信息化,推动智慧植物园体系建设;2.设计与开发植物园相关的业务系统,包括会议服务系统、数字化植物标本馆系统、活植物管理系统总体解决方案等;3.针对地方需求,开展专题信息系统建设,目前正在推动华东生物多样性门户网站、东亚活植物信息平台等系统的建设;4.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与信息平台建设,包括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ioONE项目等。目前团队已经取得10余项软件著作权,获得上海市绿化市容行业“十二五”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初步建成了辰山生物多样性eScience云平台,为后续的信息系统开发与专题数据资源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中心目前拥有最新的Dell刀片式服务器5台,总存储总容量约200TB,专线网络接入,是园内专题信息系统构建的坚实基础,并可供业务部门、课题组共享资料存储之用。

 

2、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 
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国际代码 CSH)于2005年6月建馆,于2010年4月对外开放,位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一楼,占地面积1560平方米,最多可容纳100万份腊叶标本。辰山标本馆根据功能划分为标本保藏区和标本处理区,前者是标本及其它科研材料长期保存的区域,后者则容纳了标本自野外采集至数字化的全部过程,涵盖了标本馆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如烘干、装订、鉴定、数字化、冷冻等。在辰山标本馆,石松类和蕨类标本排放参考了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第2‒3卷;裸子植物参阅了Christenhuszet al. (2011)一文;被子植物则采用APG IV系统。 辰山标本馆主要收集华东地区维管植物,藏有丰富的华东沿海岛屿标本、上海市域标本、华东其它省市标本,还收集有大量中国入侵植物标本。一些特定类群,如蕨类植物中的瓦韦属(水龙骨科)、鳞盖蕨属(碗蕨科)、三叉蕨科,被子植物中的马兜铃科、秋海棠科、卫矛科、壳斗科、润楠属(樟科)、鼠尾草属(唇形科)和兰科的收集范围扩展至东亚,乃至东非。截止至2018年3月,辰山标本馆共馆藏标本15万份,约70%完成了数字化。开馆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6:30(双休日及节假日闭馆)

 


3、生命科学图书馆辰山植物学分馆


图书馆前身是上海辰山植物园筹建阶段的阅览室,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全馆分为两层,分别为书库和阅览室,彼此贯通。图书以专业图书和各类工具书为主,范围涉及植物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主要包括: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植物资源学、植物生物技术和园林园艺等学科,并收集有相关和交叉学科如农业、林业、土壤、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学等方面,目前馆内藏书19,000余册。图书分类采用中国科学院图书分类法。目前,图书馆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建设已经完成,馆藏文献数据全部录入。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对馆藏图书进行查询和图书借阅预约。 

辰山植物园图书馆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开展了植物学文献情报的深度合作,共建“生命科学图书馆辰山植物学分馆”,提供电子资源、信息服务、植物学科服务、情报服务、科技查新和知识产权等服务。 

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一方面积极利用生命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拓展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渠道,另一方面通过自购等多种方式,如Jstor数据库、CABI数据库、JCR期刊分区数据在线平台、中国知网,保障文献资源获取能力。同时,面向广大用户提供电子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数据库使用培训等服务,有效保障了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


 

完成项目:

1.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群组集成知识平台可持续能力建设,2013年结题,网址:http://ske.slas.ac.cn/ske/ 
2.上海辰山植物科研中心虚拟图书情报信息系统研究,2014年结题,网址:http://202.127.22.61/interlib/common/ 

辰山图书馆荣获“2017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
自2010年成立以来,我们收到海内外大量捐赠图书,在此特别感谢各界的帮助。目前我们仍处于初创阶段,诚挚欢迎海内外同仁莅临指导并给予帮助。
开馆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6:30(双休日及节假日闭馆)


4、全院网络信息平台的运行与管理 
负责日常办公系统平台支持,终端计算机、机房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的维护及优化,网络架构的调整及优化,网络安全防护,协助解决其他部门运行时遇到的信息化相关的问题;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电子票务系统、监控系统、广播系统、OA办公系统及全园通讯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升级等。

 

>科研成果(2016‒2018): 

论文: 

1. 葛斌杰. 2018. 中国东海近陆岛屿植物考察. 大自然, 199: 70–75. 
2. 王旭东,杨秋生,张庆费*. 2018. 上海区域常见园林树种树高尺度定量预估及林冠线营造探析.风景园林, 2018(1): 112‒117. 
3. 易逸瑜, 张庆费*, 安齐, 陈月华. 2018. 城市森林游憩发展探讨. 中国城市林业, 16(1): 7‒10. 
4. 陈建平. 2017.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科学战略解读. 中国植物园,2017: 4‒8. 
5. 高燕萍, 陈建平*, 黄姝博, 王正伟, 郭莉. 2017. 上海辰山植物园活植物信息管理体系和应用开发. 中国植物园,2017: 157‒163. 
6. 胡婷, 廖秋林, 张庆费*, 刘晓瞳, 陈晓波, 朱琳. 2017. 上海顾村公园人工群落1hm2样地草本植物多样性研究. 中国城市林业, 15(2): 13‒17. 
7. 刘晓瞳, 戴兴安, 胡婷, 陈晓波, 张庆费*. 2017. 基于1公顷样地的上海崇明岛人工林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对林冠结构的响应. 生态学杂志, 36( 6): 1564‒1569. 
8. 王旭东, 杨秋生, 张庆费*. 2017. 上海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冠层结构定量化研究. 中国园林, 33(7): 75‒79. 
9. 王旭东, 杨秋生, 张庆费*. 2017. 国内城市绿地人工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 2017(11): 539‒543. 
10. 张庆费*, 马宏繘. 2017. 华东地带性秋色叶树种资源及其开发探讨. 园林, 2017(12): 12‒15. 
11. 张庆费*, 易逸瑜. 2017. 花园贵族: 星花木兰. 园林, 2017(4): 65‒67. 
12. 车文玉, 商侃侃, 王妍婷, 郑思俊, 张庆费*. 2016. 上海不同发育阶段香樟人工林凋落物及其养分动态. 西北林学院学报, 31(1): 42‒47. 
13. 陈建平*, 陈彬, 高燕萍. 2016. 基于RESTful Open API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绩效评估框架. 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进展, XI: 284‒291. 
14. 葛斌杰. 2016. 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的建设及取得的成绩. 仙湖, 15(1): 45–55.
15. 葛斌杰. 2016. 中国东海北部近陆岛屿植物资源科学考察. 自然杂志, 38(2): 125–131. 
16. Liu H-M, Zhang S-Z, Wan T, KamauP. W., Wang Z-W, Grall A., Hemp A., Schneider H. (2016) Exploring the pteridophyte flora of the Eastern Afromontane biodiversity hotspot.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6(54): 691–705. 
17. 商侃侃, 车文玉, 张庆费*. 2016. 上海城乡行道树悬铃木叶片重金属与营养元素含量特征. 上海农业学报, 2016(1): 80‒85. 
18. 王旭东, 杨秋生, 张庆费*. 2016. 常见园林树种树冠尺度定量化研究. 中国园林, 32(10): 73‒77. 
19. 王旭东, 杨秋生, 张庆费*. 2016. 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构建与调控策略探讨. 中国园林, 32(1): 74‒77. 
20. 王正伟. 2016. 西藏自治区发现植物新归化属—萼距花属. 上海园林科技, 37(2): 10–11. 
21. 许源. 2016. 不同温度时间对草本植物标本烘干质量的影响. 汉斯植物学研究, 5(4): 125–131. 
22. 张庆费, 许源. 2016. 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途径探讨. 中国城市林业, 14(3): 1‒5. 
23. 张庆费, 郑思俊, 林明锐. 2016. 上海城市化地区孤岛状山体残存半自然森林植被土壤特征. 中国城市林业, 14(2): 22‒27. 
24. 郑思俊, 张浪, 薛建辉, 张庆费*. 2016. 滨海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植被重建生态技术研究. 中国园林, 32(8): 25‒30. 
25. Zhu X-X, Zhang C, Shen B, Liu D-T, Zhang L. (2016) Disporumxilingense (Colchic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Sichuan, China, and the exclusion of D. leucanthum from the Chinese flora. Phytotaxa, 252(1): 063–068. 

软件著作权:

1. 生物图库管理系统V1.0(登记号: 2017SR052842) 
2. 自然笔记移动应用软件(IOS版)V1.0(登记号: 2017SR053488) 
3. 园丁笔记移动应用软件(IOS版)V1.0(登记号: 2017SR053593) 
4. 生物物种信息管理系统V1.0(登记号: 2017SR054088) 
5. 电子生物检索表系统V1.0(登记号: 2017SR054158) 
6. iBio国际学术会议管理系统V1.0(登记号: 2017SR597346) 
7. 标本馆通用标签打印系统V1.0(登记号: 2017SR599359) 
8. 植物志编译系统V1.0(登记号: 2017SR598722) 
9. 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信息管理系统V1.0(登记号:2016SR015649) 
10. 园丁笔记移动应用软件V1.0(登记号:2016SR150353) 
11. SBG植物园活植物信息管理系统V1.0(登记号:2016SR153359) 
12. 图像标本测量台V1.0(登记号:2016SR153318) 
13. iBiodiversity会议管理系统V1.0(登记号:2016SR252911)

网站平台:

1. i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e-Science云平台 
2. 上海辰山植物园活植物管理系统 
3. 园丁笔记App 
4. 辰山植物标本馆门户网站 
5. 中国自然标本馆 
6. 辰山植物园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