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辰山植物园 English
所在位置:首页 >机构介绍

辰山植物园科学家发表三个秋海棠新种

 

日前,国际知名植物分类学期刊Taiwania2024第一期发布,其中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辰山科学研究中心)田代科研究员等人的两篇论文正式发表了三个秋海棠新种,分别为汝城秋海棠(Begonia ruchengensis)、耳翅秋海棠(Begonia auritalata)和丰花秋海棠(Begonia floriprolifera),这三个分别来自湖南、贵州和广西的新物种的发表不仅丰富了我国秋海棠的物种数目,同时也表明国产秋海棠的物种资源还存在继续调查的巨大潜力。



汝城秋海棠名称取自发现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生长在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一块附着青苔的岩壁上,目前仅在汝城发现。该种的叶子呈绿色卵心形,边缘有大小不等三角形锯齿。汝城秋海棠同紫背天葵最接近,花色均为粉红色或粉白色,但花期比后者迟2至3个月,为6至9月,果期为7至10月。该种的分布范围狭窄、栖息地非常独特和脆弱(仅生长在长满苔藓的岩石表面或阴面或半阴面的岩石缝隙中),因此种群数量易受气候变化,尤其是干早影响而导致个体衰减,根据IUCN红色名录的分类和标准,被评价为极度濒危物种。

汝城秋海棠.jpg

汝城秋海棠

汝城秋海棠花.jpg

汝城秋海棠

汝城秋海棠生境.jpg

汝城秋海棠生境

耳翅秋海棠发现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生长于岩石表面或瀑布附近的林下陡坡上。叶片斜卵形,叶正面、叶柄、苞片及托叶具毛,蒴果近圆形,具三翅,背面翅大耳形,故名耳翅秋海棠。花期1月到3月。耳翅秋海棠为贵州特有种,由于其对不稳定的瀑布环境的高度依赖,种群范围分布小,数量预计在未来将继续下降,评价为极度濒危物种。

耳翅秋海棠.jpg

耳翅秋海棠

耳翅秋海棠2.jpg

耳翅秋海棠

耳翅秋海棠生境.jpg

耳翅秋海棠生境

丰花秋海棠发现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生长在岩石表面或洞口岩缝中,或洞内及瀑布附近的林下。本种在叶色(正面绿色到棕红色,背面浅绿色到深红色),大小和颜色的杂色斑块,和花的颜色(白色到粉红色)方面表现出丰富的变化。该种一年开花两次,分别为4-7月和10-12月,花量也较大,故名“丰花”。该新种由于分布范围狭窄和自然栖息地环境变化不利,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丰花秋海棠.jpg

丰花秋海棠

秋海棠属Begoina L.(秋海棠科Begoniaceae)是植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大属,也是最近20年来新种增加最快的开花植物属级类群,现已发现约2200个物种,预计全球实际分布超过2500种。该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秋海棠属植物的多样性异常丰富,共有261种(至2023年12月31日),种类数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拥有该属植物的所有叶形。秋海棠叶形多样,色彩丰富绚丽,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部分品种花量大,花期长,花叶俱美。

辰山植物园“观赏植物资源与创新利用研究组”从事秋海棠的野外资源调查与品种保育工作10多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大量野外调查、分类和引种保育等工作,已经建成国内最大的秋海棠资源圃之一,目前保育秋海棠资源400余份,其中收集国产秋海棠数量为全国最多,达230余种。除了点缀在展览温室各个角落的秋海棠外,辰山植物园还举办过多次秋海棠展,百余种观赏秋海棠济济一“棠”,共同编织出一片绚烂“秋”景。

文:吴砚农 图:田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