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由辰山植物园主办的2024年国际壳斗科保护与进化研讨培训(2024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Fagaceae Conservation and Evolution,简称2024 ISFCE)在辰山植物园科研中心正式拉开序幕,Plant Diversity和Forestry Research作为协办单位,共同促成了此次盛会。本次研讨包括了2天的学术报告研讨和5天的野外实践,研讨会吸引了全球知名的科研工作者和学术领袖的参与,共同深入探讨了壳斗科植物在保护、进化、生态学和多样性等领域的关键议题。
大会开幕式由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胡永红博士主持,他对参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在致辞中强调了壳斗科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研讨会议程全面覆盖了壳斗科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进化历史与适应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策略等关键议题。会议伊始,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Martin Lascoux教授和意大利巴勒莫大学的Riccardo Guarino教授分别发表了开幕主旨报告。Lascoux教授的报告集中于橡树及其他树种的遗传恢复力,通过两项研究揭示了森林树木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干扰时的适应力。Guarino教授则回顾了地中海落叶林的冰后期历史和生物地理模式,探讨了这些森林的遗传多样性和保护状况。此外,会议还邀请了多位领域内的权威人士,他们在报告对壳斗科植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保护策略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
会议第二天,中国科学院的周浙昆教授以壳斗科家族化石记录的综合回顾作为开场报告,这些记录揭示了其进化历史和地理分布。他的研究强调了壳斗科家族可能起源于北半球,并在东、东南亚达到最大属多样性,对于理解壳斗科家族的古地理分布和适应性多样化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多位领域专家的精彩报告,强调了壳斗科植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适应性进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会议的压轴报告由法国波尔多大学的Antoine Kremer教授带来,他关注了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微进化响应速度,通过分析欧洲橡树在小冰河期和人类世变暖期间的遗传变化,展示了树木在生态时间尺度上的微进化变化,并指出树木的进化方向可以随着气候变化而改变。
在学术报告研讨环节的闭幕式上,瑞士弗里堡植物园园长、辰山植物园植物系统与进化组兼职研究组长Gregor Kozlowski研究员对参与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与会代表以及所有工作人员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对会议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要总结。在野外实践环节,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对福建梅花山壳斗科植物资源生态分布现状的考察和研讨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全球专家学者在壳斗科植物保护与进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郑斯斯